从我记事起,每到年三十,爸爸都会带着我们回乡下老家。因为我的出生和成长都不在那里,所以总不能理解爸爸的急切,甚至是心存怨怼。
爸爸说,这是一种乡愁,它是风雪封堵不住的温暖,是与故土难以割舍的情缘。他从小最期待的事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才能有新衣服,才能有压岁钱,才能有花生瓜子和麻糖,才能和小伙伴尽情的玩耍。
每年,当我们到了老家,下车的第一眼一定是爷爷奶奶在门口的守望,慈祥的笑脸迎着我和爸爸妈妈,然后就像变魔术似的从厨房端出一桌子热气腾腾的美食,都是奶奶拿手的“家常菜”。其乐融融的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贴春联,是用米汤水贴的哦。家里的每一扇门都贴满了吉祥话,红红的春联似乎让气温都上升了不少。到了晚上,奶奶会煮上一大锅的饺子,爸爸和爷爷则在门口点燃一堆稻草,爸爸说那叫“窝烟狗”,每家每户都会如此。他也讲不清楚来由,我想大概和妈妈跟我讲的“赶年”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一个美好的寓意。放鞭炮,吃饺子,围着火炉看春晚,我早就把自己一开始的不快忘到九霄云外了。爸爸说,现在在乡下才更有“年味”。
这两年,奶奶不在了,爷爷也接过来跟我们一起。再回去大门口没有了企盼的身影,厨房里也没有了酿满爱心的“家常菜”,剩下的只有爸爸眼里闪过的落寞,我好像有点能体会爸爸的乡愁了。爸爸,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记忆中老家所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