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庄子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初中三年的岁月已然不再,它早已化身为一匹白驹,于六月盛夏光年中悄然溜走。而它给我留下的,除了一张不尽人意的成绩表,似乎还有——满地的蹄印。
这些痕迹,或深,或浅,或于泥泞之下,或于灌木丛中。而它们唯一的共同点,便是都随着那白驹身上的斑斑血迹,点点泪滴,抑或是成股的汗液沁入了泥土——也就是我的心里。
我至今仍时时忆起我初中的第一任语文老师。
刚进初中时,学校举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刚从小学毕业的我们,都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和规律,那次考试,我的语文只考了八十多分,我不免稍有些灰心丧气,对语文课也兴趣索然。
这时,已经作为七年蝉联语文科代表的我被“顺利”地叫到了她的办公室。
喊完“报告”后,她示意我到她身边坐下,然后笑了笑,对我说:“其实啊,你的语文功底是很好的,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就畏难而缩,到了新的阶段,每个人都需要一段适应期”云者。后面的内容我记不清了,因为我的这次经历,早已与后面几次全然相同的经历交错重叠。
后面的故事,当然是我听了她的话,但我的成绩提起来了吗?没有。于一向自命基础差的我来说,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于又对我寄予厚望的老师来说,似乎又在意料之外。于是我再次灰了心,一头扎进李煜的词里,对于当时连看太阳都觉得灰蒙蒙的我来说,李后主之词,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宣泄口。
我整日想着以吾之诗心,鉴照李煜之诗心,虽隔千秋,欣如晤面,还按着《渔夫》的格律写了几首词“水无忧,因风皱,十里亦闻笙歌流。”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上语文课就在一旁睡觉的同桌还比我高上那么几分,也不明白为什么分数一次比一次低,老师还没有放弃我。这个答案,我不知自己何时能找到。
紧接着的一次考试,作文题是写自己熟悉的一位名人,但必须是课本上出现过的,题目下列举了一些人,然而我没看到李煜,算了,不管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摔它个无怨无悔,就写他吧。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万古愁”和我的“万古愁”好像有一点不同——他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我是自认为怀才不遇。
后来这次考试,我得了105分,年级第一,很惊讶,却没有很兴奋。
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个经历。“厚积薄发”,这是老师给我的唯一评价。四字而已,不过寥寥数笔。但于我来说,它却并不简单。因为它除了告诉我已然被说烂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外,还有——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经懵懂,历彷徨,慢慢积淀,才能功到自然成。
那个问题的答案之于我,就像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之于辛弃疾吧。兜兜转转,竟就在眼前。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答案却在身后三尺处。
人生如一条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弯弯绕绕,谁都是第一次经历,故而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路口在哪里,可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脚印地扎扎实实走下去,那便无畏道阻且长。
亦无畏迷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