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条布满深深浅浅脚印的蜿蜒小路,每一个脚印背后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而“成长”,则是留下脚印的那双鞋,贯穿了整条道路。
我周岁时,按照老家习俗,经历了一次“抓周”仪式,所谓“抓周”就是在小孩面前摆出很多各具代表性的小玩意,让小孩去抓,从抓的东西来推测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据奶奶回忆,我当时抓了一支钢笔,还举着钢笔哈哈笑个不停。
上小学的时候,我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老师要求大家交一篇习作———我的理想,同学们一个个都将自己的理想倾注到纸上,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我却倍感迷茫,“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对自己发出疑问,好像从来没有过自己特别喜爱的事物,于是小小的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觉得道路的那头是一团迷雾,我看不清。
后来升了初中,我渐渐迷上了阅读,每次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满身的疲惫都被清洗,轻飘飘地好像躺在云朵里。我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当一个作家呢?做一个优秀的作家,写出能永世流传的作品,像一座灯塔,照亮迷途的人前方的路。这样一来,不管是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人们都可以听到我的声音,都能成为我的朋友,如果我的文字能够激励和影响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更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
好像感觉我的道路,也被灯塔照亮了。
初中毕业以后,我却突然如患上作文恐惧症一般,一提到写作就想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不闻不问。即使写,也像挤牙膏,能写一句是一句,零零散散的字句堆在一起凑够了字数就交差,再没有高质量的追求。写完后的成就感被解脱感代替。我努力想摆脱这种困境,可就好像陷入泥潭的人,越挣扎就越难以脱身,只能越陷越深,越陷越深……
我已看不清脚下的道路…..
在重重迷雾中,我突然忆起一段话: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有输入才能有输出,要褪去浮躁,厚积薄发。眼前道路忽然间清晰明朗了,我再次投身书海,不再急于挤出一篇篇毫无价值的流水账或无病呻吟的矫情文字,束缚着自己的绳索也断开了。我不再给自己灌输“我不行,我写不出来”的消极思想,只记住“厚积薄发”四个字,努力前行。
在漫漫生命长河中去寻找自己最爱的事物和一切曾经疑问的答案,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走过成长的道路,我成长,所以我懂得;我懂得,所以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