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成大事者,往往刻苦发奋,思虑忠纯。圣手书生,翰林学士,无其日复一日之苦学求索,怎得技艺之精湛,笔法之灵巧?拂拭心尘 入世思纯,此乃求学之捷径,成功之要道也。
一代名儒王国维,一部《人间词话》,道出人生三境:一境乃苦学而郁郁不得,二境乃废寝忘食,望眼欲穿,三境乃走尽天涯,蓦然回首,正撞柳暗花明。此三境正寓一理,唯有拂拭心尘,入世思纯,方可在期年之后,学有所成,方可一抬头便发现,别人已被甩在身后,遥不可及。
徐志摩可谓是传奇人物,一片诗情藏一段痴情,一点波心见一捧爱心。惟徐志摩敢于踏入人生禁区,勇敢面对,也惟徐志摩肯吻上生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他激情洋溢着入世,留下爱情,美丽和诗。反观一些胆小怯懦者,一辈子都想着怎么不上别人的当,到头来却上了个大当,只虚浮一生,空耗了年华,放走了光阴,一辈子竟做不成一件像样的事。若世人皆如徐志摩一般拂拭心尘,入世思纯,这世上便多了几分真诚,少了几分愚昧,如此,不亦快哉!
刘震云的祖母,虽是女儿身,割起麦子来却抵得上七八个大汉,刘甚怪之,便以此问于祖母,祖母只说了三个字:不直身。烈日罡风之下,割麦是一件苦差事,免不得想在躬耕之时直起身休息,可直身一次便会想直十次、百次,如此下去,割麦自然缓慢,可若竟不直身,只单纯地投入工作,埋头苦干,无视干扰,漠视苦痛,就必有事半功倍之效用。做学问,有时竟和割麦一样,若能有肴馔之诱而心定,有霓虹之惑而目明,有丝竹之扰而不乱耳,如此,则大业可成,功名有望矣。
古往今来,虚伪怯懦、光说不做者多矣,而看似“杞人忧天”的智者甚少。人们心上积满世俗之尘土,不愿拂去,于是便仗着几分尖锐俗气,攻击大思想家。韩愈《马说》一出,立遭千人唾骂;商鞅律法既明,却被万人反对。此类俗人,不思索如何饱读诗书以平天下,却只晓嫉恨仇恶。人们都说,如今的中国是个平等自由的国家,但范玮琪在巴黎恐怖袭击之时,是不允许爱孩子的。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拂拭心尘,入世思纯,何其重要。假使人人做好分内之事,以善心度测世界,以纯思对待陌路,拂其心灵之尘,养其个性之思,则共享人性之美亦可指日而待矣。
大人者,若失其赤子之心,则未见其为善人也。拂拭心尘,入世思纯,在埋头苦干,心无杂念之时,快乐和成功往往突然来访。所以人入世,需思维明净,不失其赤子之心、鸿鹄之志。 |